赣锋锂业牵手广汽埃安 成本高企下锂电产业链再现上下游深度合作
8月19日,赣锋锂业公告称,公司与广汽埃安于近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同意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从新能源动力电池最上游材料端展开合作,持续探讨在锂资源开发、中游锂盐深加工及废旧电池综合回收利用各层面的深入合作。
合作方案显示,赣锋锂业将发挥碳酸锂等电池核心原材料优势,向广汽埃安或其(潜在)供应商提供兼具可靠性及性价比的原材料;广汽埃安支持赣锋锂电在新型电池领域(如固态电池)开发工作,在综合技术、质量、成本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条件下,优先引入赣锋锂电新型电池方案,赣锋锂业确保100%供应赣锋锂电生产所需的碳酸锂/氢氧化锂。
除了上述合作,赣锋锂业还决定参与广汽埃安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项目。7月18日,广汽埃安启动新一轮引入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项目,正式在广东联合产权交易中心预挂牌。据悉,此次募集的资金将重点用于新产品开发、新一代电池、电驱研发及产业化建设、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能源生态及产能扩建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布局。
“目前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在于成本、芯片供应及基础设施配套,电池成本已占整车成本的50%以上,限制了销量的进一步增长。未来,广汽埃安与赣锋锂业可依托各自在新能源领域的产业基础及行业资源优势,探讨在锂资源、电池回收、电池梯次利用等方面开展合作,提高双方盈利水平及市场地位,共建产业链战略联盟。”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在此前召开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曾庆洪曾调侃自己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直言目前动力电池价格过高。实际上,今年以来广汽埃安已经提价两次,价格涨幅在6000元至1万元区间,涨价原因系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所致。
供需错配背景下,锂电上游原材料价格今年以来持续上涨,这也导致动力电池厂商不得不涨价,磷酸铁锂电池价格相比去年底涨幅达到了37%,压力层层传导下,汽车厂商普遍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
与此同时,广汽埃安今年以来销量暴涨。数据显示,广汽埃安7月份销量25033台,同比增长138%;1-7月份累计销量125284台,同比增长135%,表现非常亮眼。销量暴涨的背后,除了广汽埃安发力网约车市场,也得益于公司在私家车市场的开拓。
记者注意到,广汽埃安对外表示将于2025年实现年销量40万辆,届时对上游原材料的需求将大幅增加,保障供应链的稳定将变得更为重要。除了与赣锋锂业等上游原材料厂商深度合作绑定外,广汽埃安也在努力提升自己在产业链上的议价权,例如调整动力电池供应商的比例,降低宁德时代产品的占比,大量增加孚能科技的供应,动力电池“一供”并非宁德时代而是中创新航,2021年中创新航占其装机量比例为76.33%。
“目前公司正在筹建动力电池公司及动力电池量产生产线,推进电池自研、自产的产业化布局,实现自主可控的动力电池供应。”据广汽埃安相关人士介绍,8月11日,广汽集团对外公告将成立电驱科技公司,实现自主IDU电驱系统及GMC混动机电耦合系统产业化,该公司由广汽集团、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分别按23%、26%、51%的比例持股,计划在2025年建成生产线。
固态电池的最大特性是在安全的同时,也有利于能量密度的提升,因此受到各路资本的追捧。赣锋锂业于2017年开始进入这一领域,今年1月份,首批搭载赣锋固态电池的50辆东风E70电动车正式完成交付。
当前,公司已建成7GWH电池产能,包括2GWH的固态电池产能,今年以来扩产步伐明显加快。8月6日,赣锋锂业公告表示,同意控股子公司赣锋锂电以自有资金投资84亿元建设年产15GWH新型锂电池项目,其中,在江西新余投资30亿元建设年产5GWH新型锂电池项目;在重庆投资54亿元建设年产10GWH新型锂电池科技产业园及先进电池研究院项目,该产业园将成为国内最大固态电池生产基地。
尽管布局相对较早,但赣锋锂业的固态电池商用化进程较慢。资料显示,赣锋锂业第二代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将达360WH/KG,该款电池2021年一季度已完成B样开发,根据规划2022年一季度完成C样开发,预计2023年一季度进入SOP(标准作业程序)阶段。此外,其第三代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将达到420WH/KG,2021年一季度已经完成了A样产品开发。“公司固态电池其实是固液混合的半固态电池,全固态还是研究阶段。”赣锋锂业相关负责人透露。
相比之下,国内不少动力电池厂商则走得相对靠前,孚能科技今年1月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第一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330WH/KG)已经具备量产条件,将根据客户需求决定量产时间;国轩高科8月7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半固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360WH/KG,预计将于今年底小批量装车,配套车型的电池包电量达160千瓦时,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
可实现整车1000公里续航的还有宁德时代麒麟电池,能量密度可达255WH/KG。而随着未来固态电池的纷纷量产,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有望加快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达到1000公里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