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以亿计的钱,都被砌到了墙里!

十年前,我的老家曾曝出一个大案子。

据说,从他家里搜出一个半人多高的大面缸。除了上面那层薄薄的面粉,下面堆满了一沓沓的百元大钞。

当年的我,幼稚且穷。

家中有个塞满百元大钞的大面缸,是种什么体验;

家中有一面缸的百元大钞却不敢花,又是种什么体验;

数以亿计的钱,藏在床底、衣柜、地板、租来的别墅、女厕所的粪坑……

今年,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活成了一个“藏钱的巨贪”。

社融规模增加7561亿,比去年同期减少3191亿,仅相当于上月的14%,仅为预期的58%;

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比去年同期减少4042亿,仅相当于上月的24%,仅为预期的60%;

是扩张、是投资、是借钱。

不投资、不借贷、不消费、不扩张。

是货币投放,是流动性,是撒钱。

一边是M2增速创6年新高,另一边是社融增速却创6年新低、人民币贷款超预期下跌,这又意味着什么?

货币投放了,流动性释放了,钱也撒了,但却没人敢借、敢贷、敢花、敢投资、敢消费、敢扩张……大把的钱,淤塞在金融机构和银行里空转。

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活成了前面提到的“那个巨贪”。

大把的钱,砌进了墙里。

接下来,我要讲到的内容很不讨喜。准确的说,会被很多人喷。

既然如此,你喷你的,我说我的。

自4月份开始,我在“大碗大会员”的历次直播中都不断强调一个观点:

但自从地产被打爆之后,全社会的信用扩张凝滞了。

哪怕自去年底开始,央行已经接连向市场投放货币、释放流动性,但社融增速始终上不来。

对于中国来说,房地产既不是所谓的“货币蓄水池”,也无法用“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简单概括,更不能粗暴的称之为“土地财政的引擎”。

长期以来,房地产都是作为“中国主要的货币派生工具”而存在。

你用100万首付,贷款200万,买了一套300万的房子。

开发商拿到这300万之后,会去买地、采购钢筋水泥等建材、支付员工工资、给股东分红、给建筑公司结账、给银行支付利息、给地方缴纳税费。

建筑公司再去给农民工结算工资、地产员工拿着工资去消费、股东拿着分红去投资、地方拿着土地款和税费去建公共设施配套和给公职人员发放工资。

100万的资金,先派生出一个300万的交易,再派生出多个300万的衍生货币流动。

购房者预支了未来30年收入的一部分,以房贷的方式购买了一套住房,形成货币派生和多次支付,最终释放出更大的流动性,并维持经济的增长。

开发商也可以通过抵押土地、股权和信用的方式,加上杠杆、吸纳资金、派生货币。

我们不去探讨这种方式的对错,我们首先要承认的是:

房地产,长期以来都是中国重要的货币派生工具和信用扩张工具。

——自去年开始,信贷增速下坠最快的就是房企派生货币的开发贷、购房者派生货币的居民房贷。

房地产的货币派生效应失效后,我们至今也没有更好的工具来有效替代。

全社会的货币派生放缓了,流转暂停了。

流转暂停后,你的支出减少,就意味着他的收入缩减。

售楼部门口奶茶店的老板说,自从没人看房,奶茶都降价了。

钱被砌进了墙里,似乎很多人都变穷了。

什么狗屁派生工具!这种高杠杆的货币派生是错的!再这样搞下去,早晚会出大问题!

说的都有道理,但没个屁用。

年轻时,可以误以为自己是风。一把年纪了,早该知道自己是草了。

你眼中的对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高层怎么看?

面对“地产被锤后,货币派生的失效和信用扩张的凝滞”,决策者会怎么办?

稳定房地产市场,支持刚改需求,因城施策用好用足政策工具箱。

什么叫‍‍“用好用足政策工具箱”‍‍?如何才能“用好用足政策工具箱”?

不如看看会议之后,各个城市的楼市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吧!

——过去楼市松绑的都是“放松了也没人买”的三四线和弱二线,现在松绑的都是一线和强二线。

——过去楼市松绑的都是“下调房贷利率,放大公积金额度”,现在松绑的都是“限购限贷”的大杀器。

但我敢笃定的是——

面对“货币派生的失效和信用扩张的凝滞”,似乎要重启“房地产”这个重要工具了。

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和政策密集型的行业,重新被作为货币派生工具拿到桌面上。

历史上,但凡房地产被作为派生工具拿到桌面上时,从未出现救市救不起来。

着实不懂的,去“大碗大会员的私密平台”里找答案吧。

最后,再给诸位准备一份加餐吧。

7月份的金融数据,远不及预期。既不及机构预期,也不及决策层预期。

可能会在股市/债市中引发一系列的扰动和波动。

可能会倒逼出更大的刺激政策,甚至是货币政策的转向。比如,更大规模的宽信用、更大额度的新增地方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