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航产业】 通航产业的“金手指” 日进斗金不是梦
点击上方
传说中人人可挖的金山
最近整体经济下行,产业普遍不好做。但是有个产业却很火,那就是通用航空产业。,低空空域改革、产业政策放宽、航线审批简政放权等等。直接导致了“机场热”、“通航企业筹建热”,通航产业的春天看似来了,好像是一座可随便挖的金山,能无限挖矿了。
其实通航产业的春天早就来了,如果发展顺利现在都该是夏天了,应该正是热火朝天的好时候。早在2009年底,民航局就出台了《关于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的15条具体措施。同年,,,并在调查报告中将通用航空产业作为“新兴的支柱产业”。
然而很多时候看着是肉,吃到嘴里也许就是骨头。从2009年起,通航保持着每年14%左右的增长速度,不过整体产业的市值却十分有限。
5年过去了,尽管资本对通航产业的兴趣仍然浓厚,但以下残酷的事实证明,很多投资企业目前还在艰难潜行。通航企业的盈利状况:截至2013年底,中国已有178家通用航空运营公司,另外还有110多家正在筹建,不过,绝大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说好的日进斗金呢
首先要来分析为何通航经营惨淡。
小编认为,导致通航企业亏损原因是盈利模式单一和市场对象狭窄。现阶段国内通航飞机的盈利还是主要集中在农林作业、喷洒等利润偏低的行业,至于高附加值的飞行体验、飞行俱乐部等企业,虽然有着较高的利润空间,但受限于客户量小,只能在小圈子内活跃。所以,这些通航企业的收益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企业就是要针对产品做市场,无一例外。通航也是一样,广阔的市场是通航更快更好发展的基础,通航产业的价值不是体现在有几千几万架飞机,而是有多少人愿意为通航产业消费。对于企业而言,没有消费,就没有利润,纵然飞机有成千上万,那都是摆设,都成了累赘。所以说,即便一切限制都放开了,各项政策都落实了,但是通航企业没法把市场做大,还是保持小圈子、低附加值的运营模式,那一切都是白搭。
诚然,政策的开发和优化的确能为通航带来机遇,但是,通航产业想要真正的成为投资的洼地、盈利的高峰还是得依赖更完善的产业链条、大众化的商业项目和完善服务配套体系。
那么通航产业到底有没有利可图,小编来给你支三招。
一、跨界盈利的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思路是,通航企业在发展航空市场的同时,可以考虑拓展产业链,将与其主营业务相关连的其他业务也容纳进去,形成整体盈利链条,这个模式就需要完善的配套支持系统。
以景点航空旅游举例,企业可以尝试在经营好观光项目的同时将酒店预订、景点特产推广、纪念品销售等等旅游其他相关的消费环节都包容进航空旅游的经营链当中,打造一条完整的航空旅游路线品牌,更便捷的让客户享受到全方位、高质量的航空旅游服务,以此抓住客户,开拓市场。
二、大众化项目的研究和推广
提起通航我们自然会拿北美的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对比,不难发现通航在美国和加拿大绝对是大众化的消费市场,比如加拿大的水上飞机价格与他们的快艇差不多。
在美国租一架小飞机一天的所有费用也只有200多美元,而且人家的配套机场起降和停放,可以做到几乎免费的服务,停一天一夜也只要10美元。在美国,通航飞机的起降如同汽车出行一样自由和便宜,如此的市场环境我们也可以理解人家通航产业一年将近2000亿美元的市场,达到美国GDP的1%以上。
在我们国家,大众化的通航项目太少,也有些旅游景点有气球、小飞机旅游观光的项目生意其实很火爆,不过限制太多,有些甚至处于“非法”营运状态,因此通航的春天确实还没有来临,外部环境也限制了很多大众化项目的推广。
三、产业链进一步完整
比如航空器销售或代购产业也应该更好的完善服务流程,尽量优化航空器购置的流程,更好更快的为购买者解决购机需求。
航空器维护企业也应该最大程度的做好航空器的维护计划,在保证安全适航的条件下,,提高飞机的出勤率,为双方谋求更长久的合作机制,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形成双赢的局面。
通航飞机的设计、制造、销售、取证、维修、航务、机场、航权、政策、飞行驾照等各个产业链的环节,目前还有待完善和配套,通航如果能够像汽车产业一样,那么通航成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就指日可待啦。
所以,以金汇蛰伏通航产业多年的经验和三位一体的战略告诉大家,通航产业日进斗金不是幻想,但前提是,各个层面的工作都得到落实。通航产业的崛起,有赖于国家政策的春风淋浴,还需要业内各方的努力,除了完善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和盈利机制之外,还应推动通航产业的市场需求量,大力发展大众化的通航项目,借助市场需求来推动国家出台各项利于通航发展的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