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提速”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今年力争开工1500部!
老楼加装电梯是今年接诉即办“每月一题”的第一道大题。回顾2021年,市民对老楼加装电梯的期盼值很高,统计发现,12345市民热线有关老楼加装电梯问题的诉求当中,希望加装电梯的诉求数量占问题总量的七成以上,政策的不断完善和相关各方的持续努力让大家对加装电梯充满希望。市民的期盼是政府工作的动力和方向,与2021年相比,今年全市老楼加装电梯计划开工数量翻了一番。至少开工1000部、力争开工1500部的背后,不仅有16条具体措施的政策支持,更有各区在啃“硬骨头”时表现出的决心,以及不断创新的基层智慧。
梳理今年老楼加装电梯各区任务量,石景山区应完成新加装电梯40部,记者从金顶街街道了解到,其中半数的任务量都在该街道的“肩膀”上。而金顶街街道对这项工作很有信心,不但要完成20部电梯的基本任务,还针对辖区情况定下了力争开工40部电梯加装工程、60个单元门拿到居民确认单的更高目标。
金四区教工楼小区始建于1976年,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今楼里住的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6层高的居民楼让老人们“望而却步”。金顶街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副科长石彪说,该小区正是由属地街道推进老楼加装电梯工作的第一个试点。2021年11月,属地街道经过3周的摸排发现,小区共4栋楼的17个单元门当中,已经有6个单元门的居民同意加装电梯。经过两个半月的动员工作,小区总共288户居民当中,有273户居民同意加装电梯。
“虽然动员工作效果不错,但毕竟还有15户不同意,这在当时意味着他们所涉及的单元门没有加装电梯的条件。”石彪说,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到了今年,金四区教工楼小区加装电梯工作有了实质性的推进。
今年,为进一步提升老楼加装电梯的速度,北京市制定了16条具体工作措施并形成方案,这16条措施很快成为各区解决市民热线12345反映老楼加装电梯问题的重要抓手。
“一户申请就启动,达到比例就确认,协商一致就开工”。这是16条措施中对调整优化项目确认实施程序的具体要求。石彪说,一改过去有居民不同意加装电梯工作就无法推进的局面,现在有了这项具体要求,金四区教工楼小区在“同意加装电梯居民”比例超过了三分之二的情况下,已经可以启动后续的流程。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流程是明确居民后期需要承担的费用,即需要居民签署确认单。“有了政策支持,现在小区居民签署确认单的工作已经完成,节省了大量时间,等协商一致了就可以随时开工。”
对于尚不同意加装电梯的居民,还有办法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吗?记者注意到,16条措施中提到了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与老楼加装电梯两项工作结合的办法,而这也是属地街道的一项工作机制创新。金四区教工楼小区目前正忙着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的施工,记者从现场了解到,待这项惠民工程结束后,老楼加装电梯工作就将开始。
对比发现,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中,更换上下水管是最难的,一层下水道常堵,高层居民受影响小不愿配合更换户内管道;老楼加装电梯过程中,高层居民急盼,一层居民基本用不上电梯,动员工作不好开展。石彪告诉记者,现在把两项惠民工程结合到一起,一层和顶层的居民便多了换位思考,很快能理解对方的难处,换管和加梯的难题都有了做通居民思想工作的契机。
记者注意到,金顶街街道辖区内2021年加装完成并投入使用的电梯,只有模式口南里15号楼的一部。但今年随着政策的完善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截至目前,已经有18项电梯加装工程开工,另有22项工程已经完成了确认流程。
楼间距太近、楼龄较大等各类硬件问题,在西城区各街道辖区几乎是“通病”,也是响应居民诉求必须攻破的壁垒。陶然亭街道里仁东街小区5号楼的老人们今年终于盼来了电梯加装工程,从盼到建,一路坎坷,“披荆斩棘”的背后是相关各方共同担当的故事。
里仁东街小区5号楼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现今楼里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了居民总数的三分之二。回顾过往,至少从2018年起,老人们就盼着老楼的5个单元门都能加装电梯,解决大家的出行难题。陶然亭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办公室科长张陶然还记得,那一年,老楼加装电梯的事几乎是刚提上议程,就摔了个“趔趄”——硬件问题是最大的绊脚石。
老楼的单元门正对着院墙,很多电梯加装企业看了都有顾虑,空间狭窄,施工作业太过受限。张陶然说,2021年,属地街道协调了四五家相关企业,终于找到了愿意接手这项工程的单位。居民喜出望外,眼看着多年的难题要解决了,加装电梯的事得到了居民百分之百的支持。
然而,里仁东街小区5号楼加装电梯的工程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仍然是硬件问题。张陶然说,在施工方案设计过程中发现,一般传统方式加装电梯是贴着楼的,按照住宅建筑相关规范要求,每个单元至少应有一个出入口可以通达机动车,现状条件无法满足相关要求。经西城区住建委、属地街道、社区、施工方及居民共同协商,集思广益,最终破解了难题。“电梯厢体不再贴着楼建,而改为贴着院墙的一侧,电梯和楼之间用连廊衔接。”
5.9米,这是记者和现场施工人员核实的连廊长度。增加连廊虽然解决了技术难题,却带来了第二个问题——成本增加了。原来,2021年末,属地街道已经和居民完成了加装电梯的确认流程,按照当时的预算,居民是不需要出电梯安装费的。但是成本增加后,除了政策支持的部分以外,居民也需要分摊一部分费用,确认单需要再签一轮。
“赶上了好政策,国家拿‘大头儿’,咱们只出一小部分,受益的还是咱们自己,这是好事儿。”做居民的协调工作,楼里的老党员们率先站了出来。今年78岁的濮存慧既是陶然亭街道龙泉社区第一党支部书记,又是小区物管会主任,她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上门做工作,补钱的事儿得到了大家的理解。今年4月,里仁东街小区5号楼老楼加装电梯工程正式立项,6月30日开工,居民仅用2天,就全部交齐了差额费用。
工程开始后,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超出预算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张陶然说,每当有这些情况出现,西城区住建委、小区产权单位及加装电梯的施工单位便纷纷站出来,和属地街道一起想办法集资,不再给居民增加负担,用各方的担当一次次破解难题。
10月8日,记者在楼前看到,5个单元门前的电梯基坑都已建设完成,电梯钢结构已经拔地而起,施工人员告诉记者,预计在今年11月底,5部电梯即可完工。展望明年的老楼加装电梯工程计划,张陶然说,在硬件受限的情况下,属地街道一方面考虑与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相结合,有效节约设备、人工和物料成本;另一方面努力探索其他技术设备和方式,克服硬件短板带来的掣肘,解决高层老人出行难问题。
走进大兴区西红门镇的绿林苑小区,8号楼2单元、4单元前加装电梯的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绿林苑小区建成于2001年,截至目前,小区内有8个单元门已经完成了电梯加装工程。在这一过程中,从车辆无处停放,到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绿林苑小区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空间布局上的难题,这也是周边其他小区面临的共性问题。在社区、电梯施工单位以及居民议事机制的多方协调下,这些问题逐一得到了解决。如今除了正在进行施工的两部电梯外,小区内还有6个单元门已经达到了确认比例,目前正在逐步推进其加装工作。
绿林苑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马宁告诉记者,由于小区内各居民楼的设计及地下管线走向都不尽相同,导致施工过程中既有共性问题,同时也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因此尽最大可能合理调整空间布局是工作的核心。马宁举例说,由于小区没有地下车库,地面停车资源比较紧张,施工过程中影响范围最广的就是停车。电梯加装过程中改管线以及挖掘电梯基坑都会不可避免地占用小区内的固定车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每次施工前社区和物业都会对停车受影响的车主数量详细摸排,组织车主与加装电梯所在单元的业主议事协商。通过物业协调车位、车主互换车位等方式,将可能存在的停车矛盾消弭于无形。”
在小区8号楼2单元、4单元门前,地下管线正根据施工方案做着移改工程。在施工开始前,施工方和物业曾就管线移改方案存在着不小的分歧。马宁说,在此前为8号楼3单元加装电梯的过程中,为了给电梯基坑让出位置,施工方将3号楼前的污水管线向外侧移改,形成了一个弧形。这次轮到相邻两个单元施工时,施工方仍建议“照方抓药”,但由于小区内污水管线采用的是“重力自流”模式,即利用高低差将污水导入主管线。过多的弯折势必会增大管线阻塞的可能性,作为管线的维护方,小区物业提出了异议。最终在经过多次商讨后,施工方同意在电梯基坑外侧以直线铺设的方式,重新铺设一根新的污水管线,同时为尚未进行管线移改的1单元预留接口。
马宁表示,在今年已经达到确认比例的6个单元门中,有些单元门前的空间布局更加复杂。有的可能会涉及绿地的占用及补足;还有的受条件所限,电梯只能加装在单元出入口的背向。社区、物业及施工方有信心结合之前的经验,通过合理规划布局,逐一破解这些问题。
刘凝是最早关注老楼加装电梯的北京市政协委员之一,多年两会提案都涉及电梯加装。他说,老龄化日趋严重,老楼加装电梯的问题也越来越迫切。这看似是一个民生问题,但是由于它涉及各方面利益,解决起来并不容易,所以实际上也是对制度优势的考验。“这些年,我们在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复杂问题凭借政策的完善、基层治理的深化,不断有了新的突破。”未来的推进工作中,还会有很多必须要啃的“硬骨头”。“继续发挥制度优势、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探索民事调解可发挥的作用,这三个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