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110平米的房子只得61平米?看看法律对不合理公摊怎么说!

110平方米的房子,到手却发现套内面积只有60多平方米;购房时销售人员口头承诺的31%公摊面积,收房时却变成了46%……山东省青岛市市民李黎始终想不通:“怎么一公摊,把我一半的房子都摊出去了呢?”

房屋公摊面积,是指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的简称,它与套内建筑面积之和构成了一套商品房的建筑面积。

据和纳律所的马律师介绍,公摊面积制度源于中国香港。

为了扩大市场,降低购房门槛,香港房地产商依照“公共契约”的模式,把整栋大楼的土地和全部的产权以建筑面积的方式,按比例分配给了所有的住户,购房者购买的是建筑面积。扣除电梯井、大堂、楼梯间、共用墙体等占地面积,剩余的才是购房者套内使用面积,公摊制度由此而来。

关于公摊面积的计算规则,我国早在1995年便出台过相关法规。现行有效公摊面积相关法律,则涉及到《建筑法》和《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根据法律规定,房屋的建筑面积和公摊面积的计算,必须由具备专业测量资质的第三方单位进行计算并申报有关部门批准后才有效,开发商自行按照规则计算出来的结果,是无效的。

《分摊规则》明确规定,公摊面积主要包括:大堂、公共门厅、走廊、过道、电(楼)梯前厅、楼梯间、电梯井、电梯机房、垃圾道、管道井、水泵房、消防通道等,以及为整幢建筑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物业管理用房等。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必需配置的公用部分和配套设施用房外,开发商修建并自行运营的会所、超市或其他用房,属于开发商自有产权,并不包含在公摊面积之内。

房屋是主体,公用部分是保证房屋正常使用的附加设施,每种不同类型的建筑公摊率都有一个合理的范围。

马律师介绍,在建筑面积确定的情况下,公摊面积小意味着购房人买房更加经济实用。但并不是公摊面积越小越好,因为公摊面积太小,小区整体舒适度会降低,很多的低公摊都是以牺牲小区品质为代价的。所以,公用面积多还是少,需要跟楼盘品质相匹配,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在签订购房合同时,让开发商出示有关计算公摊面积的数据,包括整幢建筑的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之和、不应分摊的建筑面积等基本数据,这样业主可以通过数据求出公摊面积,以明确自身的权益。

业主们有权自查或者聘请律师向设计单位、规划单位、测绘部门等机构查阅所购房产的相关文件,比如最终设计图纸或者最终设计方案、最终面积测量报告、各种数据的计算方式及其文件等等。

《商品房买卖合同》规定:购房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公摊面积的数字,并在附件二“有关公共部分与公用房屋公摊建筑面积构成说明”中,详细约定公摊的具体部位、面积大小。一旦发生纠纷,购房者就可以以合同约定来保障自己的利益。

想了解更多案例就点个“在看”和“赞”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