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平米的房子几乎一半是公摊!谁该为此埋单?

李某在本案中的描述,110平米的房子实得61多平方米,几乎一半没了。这个算法虽然不科学,但因为室内墙和一半的公共外墙都要计入她家,而不仅仅是家里可以使用的净面积。但即便如此,根据开发商的承诺,公摊为31.8%,结果显示,小区住房公摊面积占46%。也就是说,开发商违约了,李某的维权是正当的。

日前,一则“110平方米的房子到手仅61平方米”的话题,引发热议。阅读量超过2.7亿,评论达到数万。据了解,110平米的房子在拿到手的时候只有61平米,而买房时销售员口头承诺的是31%公摊面积,收房时变成46%……青岛的李某本应是在去年开开心心收房,却被公摊面积带来的问题困住了。维权一年多,她还是想不通:“为什么我的房子一半被出去了呢?”

小编梳理发现,公众批评买房需要承担公共空间的成本,认为公共空间的存在让购房者感到不舒服,即他们买房就必须为公共空间买单。同时,普通购房者难以准确计算公摊面积和套内面积大小,只能被动地从开发商等处获取信息,这让很多人担心存在“消费暗区”,比如公摊面积计入总面积之内,意味着后续物业费、取暖费等费用也包含了公摊部分的成本。

在此背景下,李某在本案中的描述,110平米的房子实得61多平方米,几乎一半没了。这个算法虽然不科学,但因为室内墙和一半的公共外墙都要计入她家,而不仅仅是家里可以使用的净面积。但即便如此,根据开发商的承诺,公摊为31.8%,结果显示,小区住房公摊面积占46%。也就是说,开发商违约了,李某的维权是正当的。

有数据显示,公用建筑面积由以下两部分组成:一是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通道、变压器室、设备间、公共大厅及过道、地下室、值班室等功能服务于整个建筑的公共房间和管理用房建筑面积;二是套(单元)与公共建筑空间之间的隔墙和外墙(包括山墙)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我们买的房子不能单独存在,而是使用整栋楼的公共区域,比如楼梯、大厅、电梯井等,这些区域加起来分摊到每个购房人身上,也就是公摊面积。因此来说,公摊本身并没有原罪,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公摊的数据要合理,开发商卖房时要让消费者知情。

要知道,现在有些地方的住宅楼越来越高,电梯越来越多,墙越来越厚,有的还要加避难层,这样房屋的公摊就水涨船高。不得不说,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让购房者埋单是难以接受的。一是物业费、取暖费等,都是按建筑面积计算的,但是楼道、电梯等公用的部分,有暖气吗?显然没有。其次,房子的价格是按建筑面积计算的,巨大的公摊让购房者觉得不值。第三,一些城市试图对业主征收房产税,也是按照建筑面积计算的,这样说来同样也不合理。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减少公摊吸引买家,一些开发商不时地耍花招,采取一些奇葩的方法。比如有的缩小走廊的宽度和电梯间的面积,以减少业主的公摊数据。即便如此,还是有负面影响,走廊又局促又压抑,让人难以形容舒适。甚至有些开发商为了满足走廊宽度的一定要求,就连瓷砖都省了。这般的操作,随着越来越高的建筑公摊,想必是会让购房者的心凉了。这种情况下,李某110平米的房子,实际居住面积比不上一些80平米左右的老房子,但是物业费和取暖费要高出很多,无论如何都是不合理的。

其实,国内一直有舆论呼吁取消公摊,使用套内面积来卖房,这也得到了很多购房者的支持。现在的问题是,公摊的取消面临强大阻力,各方难以达成共识。这种情况下,对于购房者来说最实际的,第一,按建筑面积计算的物业费和暖气费等,能不能按套内面积来收取?第二,如果开发商虚报公摊误导购房者,开发商能否承担责任、退房并赔偿损失?三是要保障购房者的知情权,公摊在哪里要有详细的说明,不能是笔糊涂账。

总之,和本案受害人李某一样,很多购房者认为,买一平米就能得到一平米的居住空间。公摊面积制度对购房者不公平,属于不透明消费。主要原因是公摊面积难以准确计算,只能被动地从开发商等处获取信息,让不少人担心“消费暗区”的存在。一旦消费者对公摊产生争议,通过实测的方式是很难在交房时确定准确的公摊,主要是因为“公共部位面积”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说是难以测算的。

在小编看来,针对现行公摊面积制度存在的问题,建议完善相关测绘规范,发布公摊比例指导意见,要求测绘单位提高测绘成果质量,并畅通错误调查机制。房企在销售房屋时,必须向售楼处披露测绘结果,并向购房者明确分摊原则和分摊部位。同时,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进一步完善相关约定,明确分摊面积与产权登记面积发生误差的处理方式及违约责任的承担,从而保障购房人的合法权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