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汽车工业设计进化:在革新中,个性与特色其实从未离去

现在的新东西,无法再让大家体验曾经的那种欣喜了。

重拾方盒车身设计的坦克300、带电重生的捷豹E-TYPE、路虎重新打造的25辆SERIES I系列……

这些复古之风盛行的背后,不仅仅是对当时老一辈设计师们的肯定。同时,也可能让新一代的设计师们“很受伤”。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我们就从汽车工业设计的历史聊起,看看当代汽车的设计潮流,是一种进步还是退步。

如果我们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待捷豹E-TYPE、法拉利250GTO、福特GT40这些车型的话,大家无不认为它们所呈现出的是古典、优雅的美学姿态。但实际上,这些“老家伙”们,在诞生初期,也代表着新潮流,或者说是新技术。

在最早的时候,汽车的样式遵照马车车厢打造。比如卡尔·本茨打造出的第一台采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其实就是在马车车厢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

而在后期,为了让车厢可以遮风挡雨,成为真正的移动空间,福特T型车首次引入了现代化的汽车设计概念。

通过对机械舱、乘员舱、行李舱的划分区隔,打造出了最早的厢型车。相比于最早的马车造型,功能分区明确的厢型车不仅带来了遮风挡雨的功能,同时也将驾驶舱与机械舱区隔开来,提升了乘坐的舒适性。

之所以说车辆设计的迭代,其本质是技术进步的折射,其原因在于,人们发现新学科之后,汽车的设计,也在随着认知的进步而改变。

随着人们开始探索空气动力学领域,科学家发现,方盒子造型的风阻很大,不利于车辆高速行驶时对于噪音和油耗的控制。

于是在三四十年代的时候,美系三大厂,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流线型汽车设计。

圆滑的曲线、封闭式车轮,这些在当时看起来有些怪异的设计,凭借着强大的功能性,逐渐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自此,人们也意识到:流线型的设计,远比方方正正的设计更加科学,也更加实用。

再到二战后,技术再次飞跃,人们想着的,是如何让空气动力学与美学结合。

随着人类在空气动力学领域探索脚步的进一步深入,再加上冲压技术的进步与时代审美潮流的转换。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左右,欧洲跑车的“楔形车身”、家用车的“甲虫仿生设计”、北美的“火箭造型”,让无数人为之倾倒……

而在这个时候,也诞生了很多破局想象力,而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车型。

在意大利,激进的兰博基尼DIABLO划破了粘稠的空气。

在美国,庞蒂亚克火鸟代表了人们的激进姿态;德罗宁 DMC-12,则代表着人们对于未来的创想。

整个上个世纪,设计师们似乎都在天马行空地飞驰着,每一天所诞生的设计,都能比前一天更加令人心潮澎湃。因此,车迷们眼中的“黄金年代”,大约也就在上个世纪吧。

到今天,不少车迷认为,现在的汽车设计越来越“乏味”,甚至很多朋友认为现在的车,论起想象力来,还不如十年前……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在二战之后,全球汽车设计的基本样貌与概念,就基本上已经定了下来。

家用轿车与豪华轿车,普遍会采用有头有尾的模样;跑车与性能车,基本上会采用COUPE溜背造型或者敞篷造型;SUV或ORV,普遍也会采用“加大号两厢车”的设计。

在几十年来,设计师们在打造不同车型的时候,普遍都会按照上述的思路进行打造。

20世纪70年代如此,21世纪20年代也是一样,何来的设计退步呢?越来越乏味呢?

如果从传承的角度出发,劳斯莱斯几十年来的帕特农神庙格栅和对开式车门,一直延续至今;宝马标志性的“天使眼”大灯,也在G世代延续着……其实,在各大品牌的家族化传承中,也算是以创新的方式,保留经典元素,留下自己的品牌调性与独特风格。

看到这里,不少朋友肯定会说:“现在的车企,越来越不注重细节设计了!”

的确,在以前,老车企们,带来过很多能给人带来仪式感的小细节。

比如宝马Z1经典的升降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跑车惯用的“翻灯”/“跳灯”、奔驰捷豹等品牌惯用的立标。

这些极具特色且充满脑洞的设计元素,在今天却早已消失不见。

宝马Z1的升降车门,不仅占据了大量的空间,而且故障率奇高,被宝马自己给淘汰掉了;翻灯和立标,因为在发生碰撞时,容易对行人造成伤害,也被取消掉了。

那么在今天,有没有一些车的细节设计,能让人内心微微一震呢?

如宝马X6、凯迪拉克LYRIQ锐歌这样的车型,就将SUV的高通过性与COUPE跑车的优雅造型给结合在了一起。而且,这两台车的曲线与姿态,应该算是目前轿跑SUV中比较和谐的存在了。

其实说到LYRIQ锐歌,在电动车领域,由于没有了“发动机放哪儿?怎么放?”这些问题的限制,也为工程师们带来了更加大胆的想象空间。

比如广汽埃安的AION Y,就可以做出真正的四轮四角设计,并且在有限的尺寸内,尽可能提供更大的空间。这样的设计与布局,要是放在以前,日系车的工程师估计都要抓破脑袋才能办到……

最后,再说一个更细的地方,那就是“现在的车,为啥没了诸如翻灯、日系车辅助倒车杆之类的设计?”

而且,在以前,要想照明效果好,大尺寸车灯不能少。而车灯一大,有可能增加风阻,因此翻灯成为了上个世纪兼顾照明效果与空气动力学性能的最佳方式。

但在如今,矩阵式LED大灯甚至激光大灯各种车灯黑科技层出不穷。奥迪、大众这些品牌,不仅解决了照明问题,同时还可以让车灯投射出特定的图案,不管是科技感还是实用性,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原因也很简单,一是出于空气动力学的考量;二是现在的全方位倒车影像,几乎已经是标配,当代车型也完全没必要再采用这些古老的设计……

进入到电动化时代、智能化时代,车内的屏幕越来越多。但是,这并未让大家惊喜,而是产生了新的困扰:

相比于老车,采用虚拟座舱设计的新车,似乎缺少了一些设计感;而且,在盲操作便利性上,也不如老车了。

的确,现在有不少新势力品牌,都在车内“做减法”,以至于很多能给人带来仪式感的设计,都不复存在了。

遥想当年,很多老车进入夜晚,点亮绿色或者橙色的荧光,各种按键、旋钮所透露出的光芒,再加上层次感极强的线条设计,的确能给人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

但是,在今天,我们坐进特斯拉的车内,除了一块屏幕,空空荡荡,没有了机械指针的质感与仪式感。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样的设计,的确不太能让人接受。

但是,现在不少车企,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设计中,为我们带来了科技感与传统优雅感并存的模样。

比如雷克萨斯RC跑车,它的仪表盘虽然也是全液晶设计,但在表面,有一个实体的金属圆环。在不同模式下,圆环会缓缓地移动,给足了惊喜感。

说到仪表盘设计,其实在今天,新车的仪表盘设计,也呈现出了新的风潮。

以前,很多车企认为液晶仪表盘尺寸越大越好,但追求精致的消费者们,却并不喜欢这种设计。

于是,长城在WEY摩卡这台SUV上,采用了小尺寸的狭长仪表盘设计,并且还可以搭配HUD抬头显示一起使用。在目前,除了长城之外,理想L9也开始用上了这种设计。

其实,传统的仪表盘在一定程度上会阻挡视野。而液晶仪表盘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简化显示信息,让仪表盘变得更扁一点。以前,车企们没有发现这样的“附加属性”,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长城这些车企的引导,狭长的液晶仪表盘配合HUD抬头显示,将会成为新的潮流。

简约化的内饰,最早出现在很多没有积淀的新势力品牌车型上。而在传统品牌中,并不会让你觉得简陋。

不管是标致的I-COCKPIT,还是长安的座舱设计,它们其实有着丰富的层次感。而且,通过屏幕+按键的人机交互方式,兼顾了美感与功能性的双重体验。回过头来,我们不难发现,当代的汽车设计,的确是在进步的。

这样的说辞,只是我们进入到了思维的误区罢了。每一次复古潮流的到来,并不意味着新的不如旧的,而是在迎接新事物的时候,我们开始有了批判、审视的思维。全球汽车工业发展了一百多年,每时每刻,我们都在辞旧迎新。现在,大家所质疑的新车型、新潮流,没准在未来,就成为了永恒的复古主义。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