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豪掷50多亿、当年号称“亚洲最大”的新能源车企倒下了

李嘉诚豪掷50多亿、全国第二个拿下双资质的新能源车企,号称拥有“亚洲最大”新能源汽车工厂的长江汽车,终于原形毕露,在历经12年连续亏损后宣布破产重整。

谁能想到,当年如此高调造车的背后,居然会是一场骗补大局?

相比一众想要趁着新能源东风起飞的“猪”,长江汽车绝对是正规军一枚。在2013年就拥有当时极其稀罕的双资质,能拿到这一资质的,除了北汽,长江是国内第二家。

故事要从1954建立的杭州公交客车厂说起,当年这是建设部系统内规模最大、最早研发制造底盘的国产汽车基地。到1996年这里变为杭州长江客车公司,当年的注册资本就高达10亿元,然而杭州长江客车公司经营不善,在2013年已濒临破产。

就在此时,一家名为五龙电动车的企业出手对其注资重组,并以49%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一大股东,五龙电动背后的第三大股东就是李嘉诚。

重组后的杭州长江客车公司更名为长江汽车,成为五龙电动车在新能源汽车板块的核心资产,又迎来了时任沃尔沃中国CEO的童志远。

手握造车资质、背后有业界大佬和华人首富的加持,新鲜出炉的长江汽车还赶上了国家新能源汽车的大风口。

2012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出台,这也是中国有关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第一个规划,其中除了各种扶持政策外还明确提出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50万辆,202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

很快长江汽车拿下了国家发改委关于首批新能源车企的批文。2017年入选国家工信部第30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名单,获批设立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长江乘用。

除了常规的SUV还包括商务车、公交和中巴客车,并喊出了“制造工艺比肩德国工业4.0”的口号。

先是在杭州敲定了1150亩的土地建新厂,随后又在贵州圈地,紧接着在2018年,长江汽车与南海区政府正式签订项目投资协议,划地1000多亩、涉及金额120亿。仅仅两年多时间,长江汽车在全国的制造基地已遍及杭州、昆明、贵州、烟台。

此外,长江汽车又在北京、上海建立了研发中心;在天津、辽宁建立了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将电池材料生产基地等项目设立在了重庆。

即便这样,长江汽车仍觉得不够施展拳脚,甚至把一处生产基地建在了美国。

这样的大手笔即便是近日的新能源车企巨头恐怕也难以企及。

但诡异的是,长江汽车并未如期所规划的那样,2018年商用车实现盈利、2019年下半年量产乘用车。

在2018年北京车展发布了三款概念车、六款乘用车后,长江汽车似乎就没了消息。这么多年过去了,市场一直未等来真正的“长江汽车”量产落地。

就在2018年,长江汽车传出公司资金流开始断裂,而导致这一困境的,是新能源补贴的缩减。

相关资料显示,仅2015到 2017两年内,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补贴总额超 3000 亿。除中央财政外,还有地方1:1的配套补贴额度。在如此重金补贴下,企业只要造车出来,根本无需考虑实际销售,只需“内部消化”,就能领到国家补贴。

于是众多企业都开始了这场左手倒右手,躺着赚钱的游戏。仅2016年的一次针对93家企业的行业大调查中就发现了72家企业骗补,涉及金额将近93亿。

在2019年新能源补贴进一步缩减后,长江汽车也终于露出了原型。

当年李嘉诚向香港法庭提请长江汽车创始人曹忠破产,要求其偿还11.9亿港元的欠款。

之后的长江汽车再也无力挽救颓势,在长达12年亏损后,被法院批准破产重整。

新能源的大浪潮中,原本有望成为行业巨头的长江汽车倒下了,但参与这场游戏的,绝不仅仅只有长江汽车。大浪过去,还有多少车企会死在沙滩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