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买房,5年后房子是“黄金价还是大葱价”?王健林说透了

单从最近频频爆出的负面消息来看,房企债务危机、业主停贷…极大多数人对房价未来的走势还是抱着比较悲观的情绪。

就拿7月份的房价数据来看,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数据中,除了一线城市房价环比微涨,二三线城市的数据同比降幅还在继续扩大。

而大中城市数据中,成都的数据算是最好看的了,新房和二手房涨幅分别为1%、1.3%。

照理来说,房住不炒已经是N多年的口号了,房子的投资属性、投资逻辑已经发生质的改变,但是房价经历一轮冷静期,也该触底了,为何都过去半年多了,数据还这么差?

咱们用20年时间,实现了其他发达国家耗时百年才能实现的70%—80%城市化率,这样的发展速度,已经是特别快了。

也就是说,咱们能进城的人,基本都已经进城了,后期城镇化自然会放缓。

进入城市的人口减少了,对房子的需求就会下降,房价上涨就失去了支撑。

其二,持有房产成本增加,收入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

且不谈有关于房子的税收相关落地情况,就拿物业成本来说,眼下的物业费,比以前确实增加不少。

还有大家对收入稳定性的担忧:抗疫几年,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企业老板订单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贷款买房,如遇上个风吹草动收入降低,最后面临的可能是房子被拍卖的结果,多年努力攒下的钱就付诸东流。

以前买房,不担心质量,不愁交楼。业主带着合同按时验收拿钥匙入住。

自从去年大量民营房企出现债券违约潮、融不到钱以后,房企躺平、表演式停工,甚至停工、无限延期,种种雷人的事件一桩桩出现以后,这些个房企就等着救市了。

且不探讨究竟救与不救,就单单假设上面出资救市,最后实现房企顺利交房,试问:能不能保证原有的配置?标准会不会降低?交房的品质能否保证?

看看,这一桩桩的,没法让人省心,这种情况下,大家对楼市的信心还能像以前那样打鸡血?

眼下,有需求的买家基本都在观望,比方说那种有换房需求、改善居住的买家。

可关键一点是,买家能等,卖家可等不了。等不了的,就只能继续降价了。

关于能不能买房,5年后房价到底是葱价还是黄金价,这事还得听听王健林王总怎么说。

过去,万达从房地产开发转型商业运营、选择利润较小的轻资产模式时,有记者就问过王健林这个问题。

王健林的回答大概是这样的:

从历史来看,任何一个国家的房地产行业兴盛期,都不会超过50年。可是咱们的地产行业已经实现了近30年的高速发展。

未来,咱们国家发展较好的,还是那些不断有人口净流入的一二线城市,这样的房价还会继续上涨。

其实说白了,就是马光远说的那一套逻辑:得人口者得发展。

因为人口能够持续流入的城市,才能继续支撑房地产的活力,房子还能继续有发展。

而众多城市中,那些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对人口有更强的吸引力。一旦人口流入持续,购买力相应增加,房地产在这样的城市发展还会继续。

但是,与之相对应的三四线城市的情况就截然不同,人口流失,购买力下降,5年后,类似鹤岗这样“房价如葱”的城市可能也会越来越多。

所以,现在究竟买不买房,还得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除了要衡量自身发展需要、自身经济实力,还得根据所在城市的发展情况来判断。

既然看到这,就顺便点个赞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