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都吐槽买房困难,那买房在古代容易吗?

住房是今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很多人必谈的一个社会话题,房产在街头巷尾几乎是人尽皆知,很多人几乎都是张口就来,对政策、对环境、对地皮都可以谈到自己的理解。

那么问题来了,房产这东西在古代是不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呢?古代人买房是不是比我们今天的人容易多了?

其实古代对于房地产的关注也是非常大的,不得不说房产这个东西从古至今就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一直和民生息息相关。

古代买房子和我们今天有什么差别?是不是一样可以首付和贷款呢?

最早的房地产交易要追溯到西周时期,据发掘的青铜器上记载,说西周时期有一个叫矩伯的人,他将自己的一千多亩土地,分两次抵押给了一个叫裘卫的人,不得不说古代的人土地那是真的多,矩伯抵押换来的东西大概价值一百串贝壳,这可是一大笔巨资,在西周时期的贝壳购买能力那是非常的强悍。

过了几十年,周厉王为了扩建自己的皇宫,需要大面积的土地,于是从一个叫鬲的手里面买了一些土地。

按道理天子给你买地,应该感到受宠若惊,但是这个鬲根本不买周天子的面子,反正不给钱就不给你,以后你赖账怎么办?估计周厉王当时的资金确实紧张,于是向鬲发毒誓,才算拿到了土地,这大约也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房地产交易了。

很多人觉得房地产商是近几十年才出现的,其实并不是这样,房开商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的,比如上海大街上的那些老洋房,就是民国时期的房开商开发的。

但是古代在隋唐之前,确实是没有专业的房开商的,老百姓要修建自己的房屋,都是由自己直接联系工匠来建造的,没有什么中间商。

因此历史上的第一代房屋业主,都是自己建房,但是外来人员想要在城里自己搞房子,那就不容易了,因为没有土地,所以外来的务工人员要想在城里生活,那就是租房子和买别人的二手房。

隋唐时期就基本是倒卖二手房,也不存在开发商去专门的开发楼盘出售。

根据历史记载,隋唐时期有一个富商叫窦乂,他在长安城的南边买了十多亩的土地,然后花低价买了下来,在这些地上建了二十多间的商铺房屋,由于他之前的宣传造势搞得好,这个地方的人气很火,商铺的出租也很红火,窦乂靠炒商铺赚得盆满钵满。

这应该是最早的商铺开发商,但是依旧没有涉及到住宅,依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房开商。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商人在古代的地位低下。

古代的等级地位都知道商人是排在最后的,如果商人要把房子建出来拿去卖,赚取中间差价,那么在古代这种行为是非常无耻的,更免不了一顿口诛笔伐。

而且历代的官府为了自身的统治稳定,对商人都管控严格,更不允许卖土地给商人,商人拿不到土地,也无法开发楼房去出售。

另外就是资金问题,开发房产的资金是大量的,古代的借贷制度也不完善,光凭商人手里的那点资金,要去买地开发楼房无异是痴人说梦。

今天的人买房子要贷大量的款,动不动就得上百万,几十年的光阴就全交代在还款上面了,那么古人呢?会不会要简单些?

其实古人买房的难度和今天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古代和今天一样,房子也是抢手货,特别是一线城市或者是中心地区,不要说老百姓,只要不是贪官,买房都是难上加难。

最典型的就是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老白在考取进士后,到首都长安当官,虽然官职不大,但是也是央直单位的公务员,工资每个月可以拿1.6万钱,在当时也是高薪了。

可是老白在长安工作的时间里足足租了十年房,为什么?就是因为买不起!

而且他租的房子还不是在行政中心,租到偏远地段,每天骑马上班,把白居易搞得苦不堪言。除去开销,老白一个月可以攒下八千钱,但这样存了十来年,依然在长安哪怕是郊区也买不起一套房子。忍不可忍的老白写了一句诗来吐槽自己的生活:“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

最后老白实在无奈了,跑到今天的渭南县买了一小套房子,平时在长安上班住自己租的房子,放假了才回到渭南自己的房子去居住,这个感觉和今天的很多人的经历太类似了。

不仅是白居易,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苏轼也是买不起房,他的一句诗: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就是说我老了都没有房子,自己的儿子都在埋怨自己。

所以哪怕是大文豪苏东坡也是为了房子发愁的,特别是他的儿子在开封结婚的时候,苏轼都是从朋友那里借房子来当婚房。

不过北宋时期的开封是全国一线城市,苏轼又是个清官,买得起房子才怪,最后苏轼只得跑到其他地方买了几处小宅子“意思”一下。

同为八大家的苏轼的弟弟苏辙在房子问题上就更是无奈,他一生奋斗到了七十岁才买了自己的第一套房子,而且还不是在首都开封,而是买到了许昌这种二线城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