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合理的高端改善需求,远比让刚需、中产加杠杆要更安全

很多人对房价下跌的时候,会怎么下跌,有一个误区。

就是大家觉得越是大城市的房价,在房价泡沫破的时候,跌幅越小,越抗跌,但实际上越是大的城市,房价泡沫破了的话,跌幅要比小城市还要惨烈的多。

大城市的房子,房价要比小城市的房子贵的多,相对来说,金融属性也要高的多,也就是大城市的人买房,负债率会高于小城市。

那么再看大城市的就业情况,大城市能维持高房价的原因,就是大城市有着强大的产业,能提供很多小城市没有的高薪岗位,靠着这些高薪岗位,大城市才能维持住高房价。

要知道,国内的平均工资和工资的中位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平均工资是所有就业的人平均下来的工资,就是你自己月收入5000,和一个月收入10万的人一起平均,你们两个的平均月收入就是5.25万。

而工资中位数就不多了,工资中位数是这个城市大部分人的工资水平,也就是这个城市里面拿这个工资数量最多的一个批人。

如果按照平均工资,北京上海的平均工资随便都在1万以上了,而如果看工资中位数的话,北上广深的工资都要缩水一半。

如果给年轻人多看平均工资,他们就会觉得平均工资才是他们的工资水平,但实际上,大部分人的工资都只是工资中位数。

现在很多地方号召那些体制内的人买房,对房价的实际意义并不大,更多的只是喊喊口号而已。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以西安房价为例。

现在西安体制内老城区的科员一年公积金,年终奖全部算上,能有个10万都不错了,港务、西咸等新区工资高一些,能有个15万,这几乎都是极限了。

西安的平均房价是1.6万到1.7万,就算按照一套100平的房子来计算,那也需要160万。

这几年刚入职的年轻人,你让他们买,他们也买不起的,而那些老员工,人家早就有房了,也不会买的。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对比本轮救市和2015年的差别,其实很容易发现,虽然各种新政的落地密度不低,但是力度却还不够。

2015年的那一场救市,只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全国除了4座一线城市和三亚,所有的限购都放开了。

但现在,救市很快也要满1年,很多二线城市都还没有实质性放开限购。比如杭州,仅仅放开了二手房限购,新房限购仍然执行去年8.5收紧后的政策。

这,就是被房地产拖累的结果。

以往任何一轮楼市周期,只要房地产救不动,一切预期都会趋于冷却,现在就连中国最有钱的江浙一带,也在摇旗呐喊,拼命救市。

降准、降息的频次和幅度,也远不如上一轮。尤其是对于杠杆问题,高层的态度更是十分谨慎的。

首付比例是有很有讲究的。从目前的政策风向来看,一二线城市首套最少也得是30%,三四线城市往下,首套可以适当放松到20%。

如果杭州要继续放松楼市,到底是该吸引外来刚需的购买力,还是深挖本地改善的购买力?

一定的首付门槛,对于购房者的经济能力是一种检验。现在的风向,是要降低贷款负债比例,去除房地产业风险,争取让地产经济软着陆。

否则一旦出现风吹草动,房地产业和银行系统就会很脆弱。极端案例,就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让穷人加杠杆,结局玩到失控。

身边就有一位互联网行业的朋友,早年年薪百万。妻子是全职太太,家中两娃要养,每月房贷加车贷将近5万元。前段时间接到公司的“优化”通知,他当场就在HR面前哭了。

在经济大环境良好、楼市持续向上的大背景里,5万月供对他来说或许根本不是大事。但这样的家庭看似光鲜,实则抗风险能力很差。

我反而认为,相比之下,释放合理的高端改善需求,远比让刚需、中产加杠杆要更安全。简言之,让富人多买。

比如极少数超级富豪,他们未必就是冲着倒挂去买房的,可能单纯就是需要在各个板块都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武林、钱新、奥体都得有一套,开发商的代表作也全都要,市中心大平层、远郊低密尽量也都有……

又比如很有经济能力的大龄单身或是离异人群,非要让他们卖掉一套,再去买也很不现实。交付过渡期,他们也未必愿意租房吧?让他们买两套房,不过分吧?

在眼下的行情下,对有钱人适当放宽限购又有何妨?不要替有钱人省钱,这或许是另一种更为安全,又更为有效的救市方向。

说一个我发现的趣事,现在在一线城市或者是一些房价比较高的二线城市,那些无房的女生在找对象的时候,在对方没有提出来房产加名的时候,自己不要主动提。

因为大部分男生都不会答应加名的,如果自己提了这个加名之后,对方没有答应,对感情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也就能理解了,就拿南京来举例,南京的一套差不多的二手房下来,也要300万以上,一套300万的房子,加个名之后,就要分你一半,就是150万,如果说两个人以后离婚了,这150万就是实打实的没了。

自己想要靠打工赚这150万,得有多难,更别说以后赚钱越来越难了。所以房产加名的事情,除非对方主动提,不然自己尽量别提。

另一方面,统计局那边发布了7月全国70城市房价的变化,从7月份的城市房价变化来看,有三个很明显的地方:

一、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普遍要比三四五六线城市房价更加的坚挺。

二、新房房价普遍比二手房房价更加坚挺,二手房房价跌的城市,新房房价不一定会跌,新房房价跌的城市,二手房房价大概率会跌。

三、房价环比上涨的数量要比同比下跌的数量要多,意味着大部分城市房价还在震荡下跌当中,房价低于一年前。

国内出台了那么多救楼市的政策, 还是起到了效果的,想要看这个烟花破裂,不容易。

再者,很多粉丝问,下半年买房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限价和土地出让制度是天然违背的,无一例外,都在遏制开发商的生存空间。

开发商从“流油时代”,调头向下,一夜之间进入“薄利时代”,肯定要出事情,而最终的承担者只能是老百姓。

后来,为了卸杠杆反垄断,一刀“闸”了开发商,地产行业脸贴地硬着陆,酿成惨剧,结局的承担者还不是老百姓。

过连续几年的打压+口罩问题封锁,开发商的伤亡,杠杆去了市场也基本出清结束了,还造了一大批烂尾楼。

在这场浩浩荡荡的屠宰盛宴中,国企央企稳如磐石,而民企基本消耗殆尽,城投企业逆势而生,野蛮替代民企。

民企接下来还会继续暴雷,纵使现在政策逆转要救这些企业,但之前的打击已经伤及筋骨,能恢复的,微乎其微。

在买期房的主张上,主要围绕着央企国企和地方城投。至于民企,买之前还要多打一个问号。

因为你根本不知道,接下来倒闭的是哪家企业。

身在江湖,自然小道消息门儿清,这两年子木帮很多读者避开了雷,与烂尾楼、维权楼彻底“绝缘”。

那些房产专家各种说没了房地产,GDP就不行了,要成负的了。

现在看房地产那么拉胯以后,都成负的了,国内的GDP也没那么惨,还是保持着正向的成长。

房地产是支柱产业,制造业也是支柱产业,很多都是支柱产业。

如果说为了一个房地产,把其他的产业都给搞没了,让房地产不停的吸血其他的行业,那么结局只有一个房地产,那么也就凉凉了。

只要房价一直涨,那么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资金都会被吸引到房地产里面去。这样社会外面的资金,就会越来越少,让其他的行业营养不足。

很多人说买房不是为了投资,只是因为不买房,钱不知道该放哪里,怕钱会贬值,只是想要买房抗通胀而已。

但实际上,大家想想,你只是一个韭菜,一个小韭菜而已。

如果说连小韭菜都可以简简单单的买套房,然后接下来就什么都不用做了,就在那当个房东,就能让自己的财富永存,跑赢通胀,那么大家觉得这个游戏会不会太简单了一些?

过去买房能抗通胀,只是国内用了30年的时间就追上了国外200年的发展后,所带来的发展红利而已,是几百年才能遇一次的机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