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后的倔强,这2年到底有多少人每天在假装上班?

最近一段时间经常在网上看到有一些朋友说,他们每天都假装去上班。

从表面上来看,他们仍然是一副兢兢业业的样子,好像没有事发生一样,但是这些人出门之后就变得非常迷茫,他们只能随便找一个地方熬过一天。

有人会到星巴克或者肯德基里面度过,有的人可能会到其他公共场所里面度过,还有一个人可能随便找一个小地方窝一天。

而这些人之所以要假装上班,其实就是不想让家人为他们担心,他们不想破坏自己在妻子、在丈夫、在孩子面前那种傲娇的形象;更不想因为家人知道他们失业了闹出各种矛盾,毕竟很多家庭都有可能背负巨额的房贷还有其他债务,万一家里人知道他们失业了,肯定会很担心,甚至失眠。

因此所有的困难,所有的苦难,都只能一个人顽强的扛下来,假装倔强的上班。

实际上最近两年时间,类似这种假装上班的人数并不在少数,这点可以从目前的一些失业数据以及企业的裁员数据看出来。

前几天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1-7月份的就业数据,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

单纯从数据上来看,现实并没有那么糟糕,但分年龄段来看,16~24周岁年龄段的失业率并不太乐观。16-24岁的调查失业率达到19.9%、接近20%,相当于这个年龄段当中每5个人就有一个人处于失业的状态。

就算25周岁以上失业率没有那么高,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这两年时间,很多企业的日子都不太好过,很多人随时有可能面临被裁员。

而且在众多企业当中,首当其冲的当属房地产,这两年房地产日子应该是最近几十年最难过的一年,很多房开发商业绩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甚至出现了资金链紧张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之下,这些房地产企业只能通过裁员的方式来谋求生存。

比如作为头部开发商的恒大,过去一年多时间就一直在不断调整机构组织,集团总部部门直接从31个精简到10个;总部管理人员也从2176人精简至712人,减幅达到67.3%;

另外,地产集团地区公司中层及以上干部从1706人精简至776人,减幅54.5%。

除了房地产行业之外,其他行业其实也不太好过,就连一向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业绩发展迅猛的互联网大企业也扛不住,只能通过裁员的方式减少成本的开支。

至于这些企业真实的裁员是多少,我们无法去掌握具体的数据,但至少我们可以从这些上市企业的员工变动来大概推断下他们的裁员幅度。

比如2022年上半年,阿里巴巴员工总数累计减少13616人;截至2022年6月30日,有赞员工人数共计2633人,跟2021年末相比累计减少了1861名员工,减少比例为41.41%。

再比如腾讯的裁员幅度虽然没有那么大,甚至在年初的时候员工还出现小幅度的增长,但是进入第2季度之后,腾讯的裁员也变得明显,截至2022年6月30日,腾讯集团合计有110715名雇员,较今年一季度末的116213名雇员合计减少了5498名员工。

房地产以及互联网都是过去几年发展非常火热的行业,对应的他们薪资水平也比较高,各大企业员工数量增速也变快,然而进入2022年之后一切都变了,裁员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变成家常便饭。

而且在众多企业裁员过程当中,有一类人群是容易被裁的对象,那就是35岁以上的员工,尤其是40岁以上的员工。

昨天我刚在网上看到了一个网友,他目前在深圳工作,已经40岁了,之前是做行政工作的,但前两年辞职回老家,今年再来深圳已经找不到工作了,他投出了几十份简历,但每一份简历都石沉大海。

对此,很多网友都说他这是高不成低不就,所以才很难找到工作,但真实的情况只有他心里最清楚。

其实40岁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非常尴尬的年龄段,假如在这个年龄段没有混到管理层,只是普通的基层员工,那你在重新找工作的时候确实非常难。

虽然35岁以上甚至40岁以上的人有经验,但在当前这种特殊的情况下,企业首先考虑的可能并不是你有多大的经验有多大的人脉,更多的是考虑如何降低人工成本,然后能够让企业生存下去。

所以我们看到有些企业一边在不断的裁员,一边在不断招应届生,相比那些老员工来说,应届生虽然没有什么经验,但是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最关键的是用工成本比较低,有可能一个应届毕业生的成本只相当于一个老员工的一半左右,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

因此很多35岁以上甚至40岁以上人成为裁员的对象没有什么大惊小怪,而这类人群刚好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非常大,所以只能每天在假装上班,这估计是成年人最后的倔强了。